刘承伟教授做客“班墨大讲堂”|第1期-有机合成

作者: 时间:2023-06-05 点击数:

522-23日,我院举办第1期“班墨大讲堂”,上海大学刘承伟教授来我院作了题为《我的成长经历》《近些年过渡金属催化的酰胺键活化领域的进展》的报告。

《我的成长经历》的报告于522日下午在综合楼1213举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全体卓越本科生参加,报告由卓越本科生班主任、副院长丛兴顺主持。

刘承伟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运用朴实、丰富的事例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学长的身份与同学们分享自身经验。现场同学们掌声阵阵,使同学们对化学化工发展行业现状、职业前景等方面有了进一步了解。让同学们懂得在校期间应当勤奋学习,成为最优秀的新时代大学生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此次报告会让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增强了对本专业的热爱,同时激发了卓越本科生的科研创新热情,立志忠诚于自己的理想、执着于未来的梦想,用勤奋和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523日上午,刘承伟教授在综合楼1220作了题为《近些年过渡金属催化的酰胺键活化领域的进展》的报告,有机合成相关领域的教师参加报告会。本次报告将对近些年过渡金属催化的酰胺键活化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相比于传统的芳基卤化物或类卤化物,酰胺具有环境友好、简单易得、稳定、无毒等优势。酰胺共振效应代表了有机化学中一种经典的效应,平面酰胺的NC键非常稳定,不易断裂,通过对酰胺键的氮原子进行官能团化,使酰胺键发生扭曲,破坏了酰胺键的共振效应,降低了酰胺键的活化能,过渡金属从而可以插入碳氮键实现酰胺键的活化。近些年,过渡金属催化的酰胺的交叉偶联反应逐渐成为构建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也成功实现了将酰胺官能团转换成各种其他有价值的官能团的突破。通过本次交流,拓宽了老师们的视野,为下一步与上海大学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报告人简介】 刘承伟,教授,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198711月出生于山东烟台,2011年于枣庄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于苏州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20年于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Michal Szostak)获得博士学位,2020-202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Stephen Fletcher)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酰胺键活化、硫酯的脱羰活化、羧酸的碳氧键活化、稀土金属有机、以及新型抗新冠病毒药物分子的全合成;在Angew. Chem. Int. Ed.ACS Catalysis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了国际贵金属协会颁发的“2020 International Precious Metals Institute Student Award”、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颁发的“2019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颁发的“2021 Outstanding Dissertation Award”“2019 Dissertation Fellowship”,主持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

“班墨大讲堂”是依据枣庄学院党委关于学术交流繁荣行动计划的部署,由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牵头主办,并全力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弘扬科学家精神、活跃学术思想、激发创新热情、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生态、构建积极向上的学术文化。

鲁班和墨子均是春秋战国时期枣庄滕州人,鲁班善于创新发明工具,发明的每一件工具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反复研究、试验中创造出来的,且有较多工具至今尚在使用,可以说鲁班是中国古代发明家的优秀代表;墨子被尊称为“科圣”,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在几何学、光学、机械制造等众多领域均有建树,提出了“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等观点。希望“班墨大讲堂”可以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教师们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灵感,使青年教师能自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持守正创新,崇尚学术自由,致力原始创新,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Copyright @ 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 鲁ICP备05047007号